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才  金星  王士成  李军 《地震学报》2017,39(2):273-285
以2015年河北昌黎ML4.5地震中测震、强震及烈度仪台站记录到的事件波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挑选的两组观测台站的记录波形以及不同台站的噪声记录特征,获得了烈度仪台站观测记录能力及特点的认识.结果表明:烈度仪台站产出的记录在部分频段 (1—10 Hz) 与传统强震台站、测震台站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中长周期部分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观测频带 (0.1—10 Hz) 下,由烈度仪台站记录积分得到的速度时程、位移时程也与强震台站、测震台站的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烈度仪台站产出的加速度记录具有一定的可积分性;烈度仪台站记录的噪声水平远超出强震台站和测震台站,基本为仪器自噪声,不包含天然地脉动成分.此外,由于本研究所用的烈度仪采用了16位的A/D转换器,对震相到时的精确拾取产生了不利影响.综上,本文认为烈度仪台站较适用于中强地震的近场观测.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六十年代研制的QZY—Ⅳ触发式强震仪,曾布设在京、津、唐地区和云南省等多震、强震区,得到过一些强震的加速度记录。但把加速度仪放置在一般台站上作连续观测,这则是笔者对强震观测工作的继续和发展。1984年我们研制了台站用加速度计,放在浙江黄湖地震台上。1985年2月15日12点14分南黄海的3.7级地震,仪器记录的波形,成为国内首次在一般台站上得到的连续记录的加速度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测震台站配备了PC-1500微机,根据1988年度台站评比会对参评台站的仪器常数测定表的检查,较多的台站已使用了PC-1500机进行计算打印,除有个别台站的打印格式不够理想外,一般均符合要求,可以使用。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效益,提高常数测算的精度和速度,兰州地震研究所刘家坪观象台的王斌同志根据新观测规范与新常数本的要求,编写了短周期笔绘记录仪、短周期光记录地震仪、DK-1、SK、763、513等中长周期地震仪常数测算程序,经过调试运行,均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强震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对由地震引起的强地面振动的记录进行收集、处理、传播和研究是减轻地震灾害所必不可少的。强震运动引起建筑物破坏,导致人员伤亡。为了设计可经受住强震的结构,需要进行强震的测量、分析及理论估计。强震记录仪器是不同于普通地震仪的一种装置。普通地震仪用于测定来自千里以外地震的微弱地面扰动,而强震仪的任务是仅记录可能影响建筑物和其它工程结  相似文献   

5.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 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 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 Flinn、Engdahl 和 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 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 和 DK-1仪)测定的震级,M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B 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 仪或 DK-1仪)或763长周期仪测定,mb 是用短周期地震仪测定。为便于使用和对比,报告中还给出了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短周期体波震级 mb 和面波震级 MSZ 。为避免混乱,各种震级之间概不换算。  相似文献   

6.
<正>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Engdahl和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和DK-1仪)测定的震级,M_(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_B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仪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0,(5):165-166,172
<正>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Engdahl和Hill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和DK-1仪)测定的震级,M_(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_B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仪  相似文献   

8.
印尼8.7级和8.5级两次强震周至深井的震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及2005 年3月29日8.5级两次强震的50 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的频谱分析,与同一井孔的LN-3 数字水位仪及同一地震事件的周至台、西安台宽带数字地震仪记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各测项对印尼两次强震有明显的震时效应,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基准地震台上,目前主要使用三种类型地霞仪。它们是,直接放大地震仪(包括513型中强震仪,维谢尔特地震仪(SW)和大森式地震仪),电流计放大光记录地震仪(包括62型、64型、哈林(SH)、维开克(VGK)等短周期地震仪,基式(SK)和加维(GW)中长周期地震仪,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和电子放大笔绘记录地震仪(包括 DD—1型微震仪和 DK—1中长周期地震仪)。这些仪器在过去的观测中积累了大量地震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正确估计,为此,必须确知这些仪器的动力学特性。作者的工作是,根据上述十二种仪器分段标定结果,给出了它们的传递函数,并由传递函数分别导出了它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时间特性的解析表达式,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和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时间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攀枝花近5年中763、DK-1地震仪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用不同方法测算了地震台的面波震级台站改正值。经分析对比,认为“按震中距分离”计划得到的结果最好。列出了根据震中距求取面波台站改正值的实用简表,并用1999年2月763仪记录的41个地震、1999年1-8月DK-1仪记录的26个速报地震予以检验,地震震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0年10月11日报道,日本气象厅所属的气象研究所有关人员已研制成一种既可准确记录强震又能电传地震波形图的新型强震仪,并已经过试验,结果良好。地震仪可大致分为检测小地震的微震仪和记录大地震的强震仪两种。为适应地震预报的需要,微震仪不断改进,现在日本全国已有二百几十个地方设置。尤其是与可能发生的东海地震有关地区的微震仪数据,已被统一收集起来,并同地形变、地下水等的数据一道,纳入了实际的地震预报体制。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佘山台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地震记录台站,1908年增设了一台德制魏歇尔E、Wiechert无定向水平地震仪,从1909年4月13日开始就有地震记录资料,记录清晰,特别适宜于发生在亚洲地区的强震记录。仪器示意图见图1。仪器有两个自由度的无定向摆,置在卡登(Cardan)簧上。仪器的重锤重1200公斤。地震时仪器受到水平力作用,支架与重锤产生相对向运动(利用机械杠杆放大带动阻尼器及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我们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BBVS-60地震计和EDAS24IP数采组成的地震仪系统总结出了针对台站日常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使得台站人员对数字地震仪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产出高质量的数字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4.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Engdahl和Hill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合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和DK-1仪)测定的震级,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字强震仪记录实时仿真地动位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星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学报》2005,27(1):79-85
随着现代强震仪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强震动观测资料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强震观测可以拓展到地震观测领域, 强震数据的实时仿真是这一拓展的基础. 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在笔者曾经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递归公式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地震仪原理, 及长周期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原理的由宽频带强震动记录仿真位移记录的新方法. 研究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可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6.
熏烟记录地震仪具有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模拟记录地震失真小,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当今地震仪器发展到拥有数字化地震仪对地震进行监测的今天,国内外仍有不少地震台使用着它。但对于拥有熏烟记录地震仪的台站来说,熏制图纸却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为了提高台站的观测质量,减轻台站同志的工作强度,改善工作条件,特研制了地震图纸自动熏烟机。  相似文献   

17.
一、早期的强震仪83型强震仪的研制成功及全国性的普及必将会打开日本气象厅地震观测史上的新局面。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一百多年来气象厅强震仪的发展史。1875年6月1日,东京气象台在创建的同时购置了 Palmieri 式地震仪,正式开始地震观测。这是一种强震仪,在 U 型管内注满水银,将一锤体悬浮在水银液面上并通过滑轮系上平衡锤取得平衡。一旦发生地震,水银液面便晃动而将浮锤顶起停留在最高位置,这时测定滑轮在这个位置上的旋转角度,所得到的角度即定为地震强度。这种地震仪一直使用到1883年。在这段期间所观测到的地震发生次数最多的年份是1880年,共有74次。当年2月22日发生了以东京湾为震中的所谓直下型地震(M5.9),东京、横滨成为受灾中心。  相似文献   

18.
把石英钟作为计时系统用到光记录短周期地震仪上,对石英钟的时、分号讯号系统只须作一点改进就可进行运用(已有文作介绍),可是,短周期地震仪(维式仪)的走速同中长周期地震仪(基式仪)的走速和电源存在差别,有必要对基式仪使用石英钟作时间服务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汶川8.0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在19个省市自治区的420个台站获得了1257条3分量主震加速度记录.文中对这些记录进行了初步的波形分析和数据统计,发现部分记录不完整,即存在不同程度丢头、丢尾的现象.从强震记录的波形特点、仪器的开始/停止触发阈值、事件0/后存储时间分析了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数字强震仪预存贮参数设置的合理建议.文中研究的初步结果可为今后的数字强震仪参数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宝柱 《内陆地震》1993,7(3):250-256
0 引言 众所周知,固有周期不同的地震仪监测不同周期的地震波。短周期地震仪主要用于监测地方震、近震以及远震P波初至,而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监测震中距大于1000km的远震和极远震。目前,地震台站都配备有短周期地震仪,笔者在分析乌鲁木齐台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时,发现对部分远震,不管是DD-1(T_0=1.0s)可见记录仪还是62型(T_0=2.0s)短周期光记录仪,其图纸上S波、pP波sP波、PP波、PcP波、ScP波、ScS波的起始一般都很清楚(图1)。特别对于中源地震(h>60km)和深源地震(h>300km),在短周期地震仪记录图上的震相形态清楚,比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都具有优势,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在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图上有些震级小于6.0的中深源地震的震相往往根本看不到,而在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图上却清楚可见。 有些大地震,由于震级较大,加之传播路经上地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中长周期仪上记录的纵波段比较发育,横波的起始因纵波的迭加而不太清楚。短周期仪对大周期成份有滤波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