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北东部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华  彭志东  张学元  蔡昌华 《铀矿地质》2007,23(3):129-137,155
文章对中国北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中新生代地幔热作用、火山活动、热液蚀变作用等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铀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铀矿床、矿点多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受深大断裂、幔枝构造、火山构造控制,初步划分出若干条(个)铀一多金属成矿带和铀矿化聚集区。依据预测准则和预测模型,筛选出Ⅰ级和Ⅱ级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问题,首先关注的是地幔是否也是铀源,并且成矿流体是否具有幔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幔流体参与了大型铀矿床的成矿作用,它可以是铀源,也可以是直接成矿的流体。发生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是拉张构造区和深大断裂区,因而其具有幔源岩浆发育、成矿物质幔源性、形成大型矿床或矿集区、特定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范围等特征。粤北铀矿集区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和成矿特征,笔者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型铀矿作为碳硅泥岩型铀矿的亚类,在我国和西南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已探明了一批大中型铀矿床,矿体集中,品位富,埋藏较浅,是我国特有的重要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黔中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碳酸盐岩中铀异常发育、矿化普遍,铀矿床产出受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本文对黔中碳酸盐岩型铀矿分布特征、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找矿潜力大,圈定了该类型铀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贵州碳酸盐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型铀矿作为碳硅泥岩型铀矿的一种亚类型,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现已探明了一批大、中型矿床,具有矿体集中、品位富、埋藏较浅的特点。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其中铀矿化、异常发育普遍,铀矿床产出受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笔者通过对贵州碳酸盐岩型铀矿的分布特征、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圈定了该类型铀矿的找矿远景区,认为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铀矿床通常划为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本文根据一些火山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与火山岩浆活动关系不大,主要受火山岩浆活动之后的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控制的事实,辟出斑岩铀矿类型;斑岩型与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是并列关系。花岗岩型和斑岩型铀矿归为构造控制型铀矿,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归为层位控制型铀矿。中国铀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成带成片、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特点,以SN向贺兰山—龙门山—小江断层带为界,可划分为东部滨太平洋铀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铀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铀成矿域。滨太平洋铀成矿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华南铀矿省、华北铀矿省和东北铀矿省。西(南)部的特提斯铀成矿域,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尚待深入研究。西(北)部古欧亚大陆铀成矿域,有西北铀矿省。4大铀矿省内共划分出18个成矿带(区)。以火山岩、斑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靠近沿海的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碳硅泥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带和南秦岭地带,以砂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陆相沉积盆地内。铀成矿带(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不仅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保矿条件等因素控制,而且还与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经济技术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成热质转移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外生-后成铀矿化与地幔古生热作用的关系,解释外生铀矿床的成因,列出成因模式及矿床成因的主要特征,指出各类铀矿床都可能受深部地幔熔融体的控制,因而提出用专门的地球物理研究来寻找和圈定地幔古生热中心及进行有关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秀法 《地质与勘探》2021,57(6):1191-1202
非洲铀矿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利用铀矿资源的重要来源地。通过分析非洲259处已知铀矿床(点)的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现状,揭示非洲铀矿资源具有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矿床类型多样等特点,砂岩型、古石英-卵石砾岩型、侵入岩型是最重要的铀矿类型,非洲铀矿主要分布于卡普瓦尔克拉通、新元古代褶皱带的达马拉褶皱带和西非活动带伊勒姆登大型盆地,成矿作用明显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制。不同类型矿床成矿时代具有各自特征,古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全部形成于太古宙,侵入岩型铀矿床大多形成于元古宙,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时代跨度大,从元古宙到新生代均有产出。近十年来非洲新增铀储量27万吨。建议国内企业抓住机遇,以侵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为投资重点,加强在纳米比亚和尼日尔等铀矿资源国的勘查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8.
一、中南四省铀矿资源现状 湘桂鄂豫四省(简称中南四省)的铀矿找矿勘探工作,开始于50年代中期,是我国开展铀矿普查勘探最早地区之一。三十四年来共找到若干个大中小型铀矿床。这些铀矿床的分布可大致归纳为六个规模和范围不等的区域构造单元,即雪峰——九岭构造带、南岭北亚带、湘南南北构造带等,其中南岭北亚带和雪峰——九岭构造带内发现的铀矿床数量最多,占已查明的储量比率最大。按赋矿围岩划分:主要有花岗岩、碳硅泥岩和砂岩三种类型。按所占储量统计,前二者为主,砂岩型矿床居次要地位。按含矿层位、岩体时代及矿石年龄划分:  相似文献   

9.
刘林清 《江西地质》1996,10(1):69-74
笔者利用遥感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对武夷山西南段桃溪环形构造进行了解译分析,认为该环形构造是一个呈多层偏心式展布的中型环形构造,是在不同时期地壳局部隆起和旋转上升运动的相继作用下形成的。它对铀矿化的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已知铀矿床(点)或矿化异常区,片有97%以上分布在环形构造各层环及其边缘地区,并受其与线性构造带交切复合部位的控制。研究之类环形构造的特征,尤其是环形构造与矿产产出的关系,对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重点成矿区的成矿环境和主要控制因素, 探讨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主要受有利的构造、沉积建造和层间氧化带控制, 具有含矿建造铀预富集、表生后成改造成矿及矿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叠加富集的特征,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控制, 并遭受二次还原的改造作用, 其矿化规模显得较前者更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万洋山—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带,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受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深部构造控制。岩带内北东、北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五组线型断裂构造及规模不一的中心型环状构造发育。铀成矿的时空分布,受中生代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汇区的宏观制约。矿床定位与中心型小环状构造交切及不同方向的线型断裂交叉密切有关。矿源既来自铀源层和花岗岩,也来自上地幔岩浆源。区域内地质-成矿事件复杂,经过了槽、台、洼三大演化阶段。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动次数最多,最强烈。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地洼阶段中晚期,即白垩-第三纪。铀成矿以内生热液(热水)为主,叠加有后生淋积矿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松辽盆地东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中生代构造演化、白垩系沉积建造研究,结合石油部门地震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地区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主要找矿目标层为上白垩统泉头组兼顾浅部姚家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松辽盆地东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中生代构造演化、白垩系沉积建造研究,结合石油部门地震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地区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主要找矿目标层为上白垩统泉头组兼顾浅部姚家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液相和气相成 分测试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对湘东地区某些典型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组成、性质和来源 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铀矿床成矿流体为一种中低温、低盐度热液体系,流体中的水 主要来自被循环加热的大气降水,而CO  相似文献   

16.
江西相山地区中,新生低构造演化对富大铀矿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型:成矿前的走滑剪切;成矿期的伸展拉张;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关于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火山岩型铀矿常位于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界线附近,特别是稳定区与活动区之间的过渡带上。矿区的基底不仅需有较高的成熟度而且是在火山岩形成前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者。负向火山构造,上叠式或拗凸型上叠式火盆是铀矿田的有利构造形式。红盆对成矿的作用不是古气候方面的而是构造方面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深度可以较大,而且在垂向上不只一个富集高峰。铀及其主要伴生组份不是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自基底或更深处。  相似文献   

18.
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位于南岭诸广山岩体中东部,区内铀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铀矿产基地。区内以发育花岗岩型铀矿化为主,整体上受中生代区域性岩浆—构造—热液活动"三位一体"联合控制。区域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对铀矿化有着预富集作用,断裂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热液活动促使了花岗岩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研究区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和多期性特征,形成于华南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动力学背景下,统一受制于地壳的强烈拉张作用。由诸广山岩体与南雄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白垩纪—古近纪构造演化可能是导致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浙西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其与铀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志 《铀矿地质》2000,16(3):143-149
本文综合了浙西铀成矿区中生代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基性侵入岩在成岩时间、岩石系列、成岩顺序、岩石成分、控岩因素、成岩环境等方面的特征 ,表明它们分别为壳、幔不同源区的产物。根据不同类型铀矿床与上述岩浆岩的时空关系 ,认为早期 (早白垩世 )铀 赤铁矿型矿石为壳源酸性火山岩浆作用的产物 ,而晚期 (晚白垩世 )沥青铀矿 多金属硫化物、沥青铀矿 紫色萤石型富铀矿石为幔源基性岩浆作用的产物。进而 ,笔者提出了这两种类型铀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