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BGO课题组对晶体涂覆工艺技术、温度补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使锗酸铋Bi_4Ge_3O_(12),简称BGO晶体)分辫率由25%—20%提高到10%左右,较好地解决了温度系数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开辟了BGO晶体在地矿仪器中的应用领域,研制成功采用新型晶体BGO作探测器的BSL-4001型γ能谱测井仪并通过部级鉴定。该测井仪采用便携  相似文献   

2.
矿物晶体形态标型研究广泛应用于矿床成因研究和成矿预测工作,是成因矿物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章以黄铁矿晶体形态统计为例,介绍了适用于简单晶体形态统计的形态统计法、适用于复杂晶体形态统计的习性统计法,以及根据实际观测实践提出的权重统计法。通过对这3种方法的比较,指出了不同方法的利弊,给出了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及样品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沂蒙山的白彦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中已发现数干颗金刚石,其中有多量的绿色和带绿色斑点的晶体。金刚石晶体颗粒细小,表层具有深绿斑、褐色斑点,绿色不均匀,颜色有绿、蓝绿、褐绿、黄绿、灰绿、黑绿等色,晶体多不完整,磨损轻、微。枣庄市上泥河村底砾岩、花果泉第四系砂砾层中产出的绿金刚石具有绿色向褐色转变的特点。切磨过程中,绿色钻石具热作用下的绿色不会消失,但会出现绿色纯度或明暗度、鲜艳度存在不确定的游移性变化特征,甚至出现新的附加色,或者消失原来的附加色。这种变化现象具宝石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晶体的原子构造中两个原理在起作用,即二十面体原理和黄金中值原理。二十面体原理是指大小相近的原子形成孤立的十二次配位体时,二十面体配位形式在能量上最有利。黄金中值原理是指在准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符合黄金中值律。这两个原理适用于由少量原子构成的体系,也适用于某些生物的结构。运用这两个原理于准晶体微粒,我们获得了最简单的准晶体结构模型。此模型可以解释Al-Mn准晶体的高分辨图的所有细节。此模型与Hiraga模型以及Bursill和彭菊琳模型都不相同。在此模型中Al_(12)Mn二十面体不是共棱的。这一模型具有分数维结构的待征,因此称之为准晶体的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大气尘(可吸入颗粒和近地表积尘)和表层土壤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数据,采用微量相鉴定方法获得的结果显示,大气尘和表层土壤中包含石英、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硫酸镉等自然矿物及SiS_2、NiTi、Cd_3As_2、FeOCl等非自然源晶体。比较了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大气尘与表层土壤的晶体组成,分析了大气尘矿物及非自然源晶体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其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HD-4002A轻型综合测井仪基于FSK微处理器并选用PW3磁芯材料设计出FSK模块,解决了在单芯电缆上同时供电与信号传输的技术难题,从而将井上设备与井下设备连接的四芯电缆改为单芯电缆,实现了整个测井仪轻型化的目的。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磁强计获取传感器信号,采用结构调整结合9位置标定法,将通过标定计算获取的修正系数植入探管内置程序中,实现在小口径钻孔中高精度数字测斜的目的。选用能量分辨率更高、测量范围更宽的锗酸铋(BGO)晶体替代传统的碘化钠(NaI)晶体作为探测器,设计采用双CPU电路结构,同时以内置Ba-133源作为稳谱基准源,通过程序软件自动稳谱,实现在小口径钻孔中连续伽玛能谱测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色带电气石的生长过程及颜色起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新疆阿尔泰山地区花岗伟晶岩中的色带电气石为重点,应用X射线透射形貌技术,揭示了光学显微镜无法查明的结构缺陷,结合晶体表面微形貌观察及包裹体研究,阐明了色带电气石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生长机理。同时运用吸收光谱、穆斯鲍尔谱、红外吸收、核磁共振等谱学方法,对照光谱及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阿尔泰不同颜色的电气石晶体,特别是玫瑰色的颜色起因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湖北黄石地区发现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鱼眼石晶体,其结晶习性与其它地区的鱼眼石有一定的区别。以湖北黄石与印度浦那鱼眼石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学常规仪器、电子探针、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晶体特征、化学成分和包裹体等。结果显示,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的结晶形态以板状为主,印度浦那鱼眼石样品则以柱状为主;所有样品的主要元素均为Si,Ca和K,但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中还含有Al和Na元素;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印度浦那鱼眼石样品则以石英、沸石等晶体包裹体为主。  相似文献   

9.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晶体石英具有较强的测年潜力,其成因判别是年代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黔北、黔东地区3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的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进行了研究,拟通过晶体石英的δ18O值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18O值在17.3‰~22.7‰范围内,平均为19.8‰,与火成岩、变质岩及热水(液)沉积中高温成因石英δ18O值明显不同;与砂岩中的碎屑石英、现代海滨砂中的石英以及风成沉积物中的石英等混合来源石英的δ18O值也有差异;尽管黔东大兴剖面中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的δ18O值相近,但它们的硅氧同位素相关关系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晶体石英的δ18O值分布在低温成因石英δ18O值范围内,这与其中未见两相包裹体的现象一致。结合实际资料和已有认识,推断晶体石英是包气带地表温度(15~25℃)条件下缓慢生长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密切相关:酸不溶物风化形成的含硅流体向下淋滤至风化壳底部后被圈闭在已形成的孔隙、空洞中,由于蒸发作用达到过饱和而缓慢结晶形成晶体石英。  相似文献   

10.
该文建立了变形反演与相应的二维编微分方程组,并研制了反演的软件,为适合任何地区进行变形剖面复原的数值化方法,既适用于平衡的地区又适用于不平衡的地区。以此方法得出武当山推覆体滑移缩短量为162.87km。  相似文献   

11.
李楚 《岩土力学》1980,2(2):65-74
在岩体土力学科研中,需要测定岩土在爆炸振动情况下的动力学参数,如加速度、速度、位移、压力等. 为了获得所需参数的测量,采用压电晶体加速度计作为传感元件,以测量爆破振动加速度.它有如下优点:体积小、灵敏度高、被测振动频率范围宽. 放大器要满足爆破测量要求,能适用于强烈爆破振动加速度测量是困难的,因为前置放大器不仅要有高输入阻抗,而且要耐震,能承受较高的瞬态冲击电压而不被击穿,并且传输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晶体切片在聚敛光下正交偏光镜间所产生的干涉环和消光影象称为干涉图,它是晶体光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目前,对于干涉图的各种解释,如用等速直射投影图和伯尔丁面进行图解,在平面上用近似的佛楞乃尔定律和双曲线(xy=ab)确定振动方向等,都只能近似地说明一些局部现象,没有那一种解释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切片,能够同时确切地定出消光影和干涉环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实验室内和测井漠型上对锗酸铋(BGO)和碘化钠(NaI(Tl))探测器性能的对比研究,探讨了锗酸铋探测器在野外找矿中用于井中、地面和肮空γ谱测量的优点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地区近地表大气尘和土壤中矿物X-射线射弱峰的分级分析,获得其存在非自然源晶体信息,通过矿物及非自然源晶体空间分布分析,获得其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提筒进行抽水试验,它简单、快速,在山区普查勘探、供水初勘和其它水量较小的地区常用来评价地区的初步水文地质条件。但由于缺乏适用的计算方法,所以精度不高,大大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定了一种以熔融法制备样片,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硅酸盐类样品中Si、Fe、Al、Tj、Mn、Ca、Mg、K、Na、P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在对不同靶材X光管和分光晶体实验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的测量条件。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测量范围广,检测限低,价格便宜等优点。经过近百个各种类型标样或管理样品的分析对比表明,本法不仅适用于硅酸盐类岩石样品的分析,还适用于铁矿、铝土矿、碳酸盐类岩矿样品以及水泥、耐火材料等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宿州栏杆地区金刚石勘查历时40多年,首次于2010年5月在辉绿岩、橄榄玄武岩和玄武质角砾熔岩等偏碱性基性岩中发现3粒原生金刚石晶体,目前提交工业级资源储量约25万克拉。这是继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地区发现原生金刚石矿之后,安徽省在华北地台的新发现。通过对宿州栏杆地区赋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扩大金刚石找矿视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20世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航空重力测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国外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应用于我国中西部艰险、复杂地区及沙漠、沼泽等困难地区的区域地球物理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生金皋地区和赵家堡子地区的找金过程中,采用黄铁矿矿物学方法,对黄铁矿晶体的形态、主要成份和微量元素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五角十二面体晶形为特征的半自形细粒状黄铁矿含金性较高;黄铁矿主成份S、Fe含量相对低,而黄铁矿中Cu、Pb、Zn、Au、Ag等微量元素总量相对高的黄铁矿分布区域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提出赵家堡子地区具备找到一处中型以上金矿的前景,而在生金皋地区找到大型金矿床的可能性很小,但有望找到伴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江苏青龙山磷灰石中出溶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的磷灰石矿物内普遍发育有针柱状出溶晶体,初步研究证明这些出溶晶体多为各种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等。本文重点研究苏鲁青龙山地区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退变榴辉岩中磷灰石内的出溶晶体,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光能谱的线扫描分析,确认这些出溶晶体是铜的硫化物,并根据无标样定量的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有可能是CuS2晶体。目前已知的CuS2晶体都是在高温高压(T=700-1000℃和P=4.5-5.0GPa)条件下人工合成的。这样的温压条件与青龙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条件是吻合的。在磷灰石中能保存超高压的硫化物,可能是由于磷灰石自身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因此推测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磷灰石晶体中易于保存硫化物出溶体与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易于保存柯石英和金刚石的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