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科学划分土地整治区域,明确区域土地整治方向,制定了差别化土地整治方略。《规划》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为重要指引,针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大板块,结合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特征、资源禀  相似文献   

2.
正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开发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于2012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将全区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地区。土地是一切空间开发活动的承载体,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和优化,最终要通过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因此,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中国有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7000多万人。推进精准扶贫,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中国贫困区和生态脆弱区高度耦合,同时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相当一部分区县属于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因而减贫、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较为严重。综合考虑贫困区的特点,借助空间信息技术摸清贫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状况,精准识别贫困人群,评估贫困区灾害风险,为协调贫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开展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库的建设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评估水库建设的生态和社会效应是衡量区域水库建设成效的基础,对我国合理开展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源多时期遥感影像,利用人机交互式分类技术,监测了永州市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建设前中后(2012、2015、2017年)时期内库区内各类型的时空格局变化过程,分析了区域水库扩建对水域、耕地、林地、工程施工、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扩张、移民安置、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并评估了库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结合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监测,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了区域内的地表覆盖格局演变过程,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的建设通过移民开发式扶贫,移民生活水平能得到恢复并有所提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研究基于以上评估结果,提出了库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规划的制定以及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等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是较早重视生态保护并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通过生态补偿实施,德国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一个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变成极具环境竞争力的国家,促进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德国的生态补偿,就是政府运用法律、行政许可、市场、经济和财税等综合手段,要求开发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对损毁的植被、水源、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等在同一生态圈范围内的生态要素进行恢复或补偿,以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景观价值的损失与补偿平衡措施,其实质是对各类建设活动损毁的生  相似文献   

6.
桂林漓江流域作为重要的桂北生态屏障,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挑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研究小组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视角,结合漓江流域基础条件,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土地综合整治区、自然保护地、地质遗迹资源等不同保护修复区的生态产品供给潜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与当地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文化等产业兼容发展,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新业态。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搞好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全面分析评价了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和演变趋势,提出了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是区域产业集中发展的空间载体,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中的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土地和产业上,现有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完全适用于开发区。因此,有必要构建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及时调整规划偏差和不足,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全过程、多维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提出“规划前现状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规划结果评估”全过程评估,包含上位规划管控指标评估、开发区发展定位评估、国土空间布局变化监测、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评估和空间规划目标偏离评估等五项内容的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坚持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环境宜居性相互协同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以生态文明制度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形成国土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基础生态用地和生态网络体系为主体的新型城镇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经济、环境、人居和谐的新型城镇空间格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城镇建设用地调控,保障城镇化建设合理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有限的国土资源合理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广西利用红树林资源开展的渔业捕捞、滩涂养殖、生态旅游等传统产业对红树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凸显。如何在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同时,利用红树林湿地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来促进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化升级是当前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在实地调研、总结、研究当前广西红树林湿地资源经济基础上,对如何发展红树林生态产业经济,解决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部署落地生根,日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局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保障措施,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绿色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要恪守生态红线,适应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开化县,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生态屏障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县,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承担着“一江清水送杭城”的特殊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十分突出的生态区位。近年来,开化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好”“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人人有事做,  相似文献   

14.
作为调整海洋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市场化生态治理工具,海洋生态补偿是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海洋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外部性为海洋生态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凸显了海洋生态价值和环境正义。随着《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海洋生态补偿的作用日益凸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按照福建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建设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多管齐下,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反映了资源环境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匹配与适应的关系,是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相关指标以及指标测算方法等相关研究成果,并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和评价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主要从资源...  相似文献   

16.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四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正泰顺县位于浙南山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林地占全域土地面积近76%,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区占三分之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泰顺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吸引了华东大峡谷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市县重点工程落户,文泰高速、235国道泰顺段和泰顺抽水蓄能电站等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省级初评,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4年以来,各省(区、市)通过编规划、划红线、搞试点、培中介、建制度、强治理等手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有明显进展,多项新制度陆续出台。笔者归纳出31个省(区、市)2014年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如下。一、加强国土空间管制1.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确保经济环境协调发展2015年,多省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青海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北海市优质耕地资源比较匮乏,耕地保护及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为正确处理好"保红线与促发展"的关系,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市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北海市提前谋划,将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根据《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北海市全境均属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