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刘海宁  王俊梅  王思敬  刘汉东  胡波 《岩土力学》2006,27(10):1835-1840
根据室内非饱和土的渗透试验得出的非饱和土的渗透参数,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典型的非饱和土边坡,采用有限单元法系统地分析了堤防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和洪水作用下的非饱和渗流场特征,并得出降雨与洪水对非饱和粉质黏土边坡渗流场的改变范围,该范围的大小为浸润线移动前方2 m之内。进一步分析了降雨与洪水共同作用对黄河下游堤防边坡非饱和渗流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雨程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洪水对非饱和渗流场改变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建设为防洪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已经完成的黄河山东东明河段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多处出现了裂缝,裂缝的产生势必影响到堤防工程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预防对策及其处理措施,进而为下一步的黄河堤防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由地质作用影响形成的易出险堤段称为地质险段 ,主要包括活断层作用影响形成的堤基易渗漏段、强地震高发区段和地基稳定性差段等。构造节点是识别地质险段的重要的河流地貌标志之一。根据成因 ,本文将黄河下游的地质险段分为三类 ,即新构造险段、沉降险段、断裂复活险段。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特征 ,圈定出东坝头、大刘屯董口黄河南岸和路那里十里堡黄河南岸地质险段 ,提出了治理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洪水浸泡和水位骤降情况下黄河下游堤防堤岸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坤  刘汉东  李庆安 《岩土力学》2011,32(5):1495-1499
水库库岸边坡稳定在水位骤降工况下的研究目前已比较成熟,但对黄河下游堤防在水位骤降工况下的堤坡稳定状态却研究甚少。通过选取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某段堤岸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渗流模型,提出黄河下游堤防的水位骤降速度标准,同时分析了在水位骤降速度为2、4、5 m/d时的坡内浸润线变化、堤岸稳定性变化,以及在水位骤降组合洪水浸泡最不利工况下的堤岸稳定状态。通过分析,给出水位下降情况、水位下降组合浸泡情况下的堤岸稳定状态图,并从图中可以查出在某一水位下降速度、洪水水位降至某一高程处的堤岸稳定状态,为工程人员在堤防建设中运用和推广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3)
金水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据酉水街实测资料统计,洪水具有峰高、量大,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型多呈单峰的特点;洪水季节水流侧蚀强烈,易形成较深的冲刷河槽,防洪堤内外水位差较大,堤基土易发生管涌破坏。金水河堤防在设计过程中针对以上两大难点经过堤防形式比选及工程措施进一步确定及优化了体型尺寸。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的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受控于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震烈度、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河道带地貌结构、土体性质及人为地质工程体性质等因素。该段河道带可分为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据其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地壳稳定性、堤基堤身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为评价主因子,同时确定了分级评价因子及分值,并采用“因素叠置法”分区进行计算与评价。河道带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游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和属闾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2)
细河是流经阜新市的主要河流,是大凌河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本次细河阜蒙县段治理河段范围为长哈达河汇流口至阿金大桥段及东梁铁路桥至包家窝铺段。文章分析了细河阜蒙县境内综合治理工程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治理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及评价可以看出该段地质条件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类型为B类,岸坡为基本稳定型,适宜修建堤防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存在的水质污染、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黄河堤防河道稳定性等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区内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这对黄河下游(山东段)国土资源开发、防灾、黄河"治黄"与防洪减灾、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蒋金明  马逸麟 《安徽地质》2003,13(4):281-284,293
江西省圩堤大多数建立在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河湖平原之上。堤基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是一套河湖冲淤积相的松散岩类,以河流冲积为主要特征。堤基均具有良好的二元结构:上部不透水层由粉质粘土和粉土组成,下部透水层由粉细砂及砂砾卵石组成。后者结构疏松,孔隙发育,透水性好,有利于地下水贮存和运动。汛期中江河、湖水位高时,下部透水层具有承压性质,使堤防工程经常发生渗透变形。渗透变形是导致堤基出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防洪长期依靠单一的堤防措施.由于历史原因,工程建设之初缺乏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标准亦较低,遗留大量因堤基、堤身和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如强透水层地基管涌、软土地基沉陷、堤岸冲刷塌岸、堤身漏水等,影响堤防的防洪安全.本文根据珠江流域(片)重点堤防工程普(复)查成果,对珠江三角洲重点堤防若干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河大堤历史口门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黄河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经验 ,就黄河大堤历史口门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针对历史口门工程地质勘察所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提出了有效的勘察方法 ,以更好地为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方案的科学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的主要防洪工程是长江干堤 ,长江堤防线路长、工程浩大、堤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涉及大量的已有地质数据和资料。今后在整治加固堤防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 ,还需随时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检索、分析、统计和维护 ,随时调用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报告和图件 ;在防汛期间可以针对堤防险工险段的险情 ,随时查询和调用有关的资料、数据或者图件 ,提供采取抢险措施决策的地质依据。这既提高了地质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共享性。因此 ,建立合理的长江堤防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模型及其成熟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埋设在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共8个地温测试孔3年来的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铁路路基下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规律以及填筑铁路路基施工对下伏多年冻土赋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近地表的地温变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的多年冻土的地温变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且向阳面与被阴面差别较大。多年冻土的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残存在路基中的热量逐渐消散,多年冻土上限下降会逐渐稳定。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及融化夹层的影响,多年冻土上限会逐渐稳定,但不会在短时期内上升到天然地面下多年冻土的上限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面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地表面沿研究区域的四周布置激发点和检波器 ,进行人工地震观测记录。地震能量由激发点到达接收点 ,利用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等多震相 ,进行 CT反演 ,得到波速地震 CT图像。该图像给出浅层波速横向分布 ,反映了覆盖层分区及基底岩性特点与构造分布。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场地的浅层勘探中 ,所得波速 CT图像与地质露头及开挖相吻合。该方法将地震 CT技术从钻孔和巷道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水布垭水电站坝基岩体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围绕水布垭水电站坝基地质模型研究 ,开展了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室内外测试和试验和工程应用的研究。在大量野外工作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详细研究了水布垭水电站工程地质岩组 ,地质构造规律及坝基岩体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 ,建立了坝基岩体的概化地质结构模型。开展了针对坝基基本地质模型单元的岩体质量评价 ,提出了坝基基本地质模型单元的岩体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特殊地质灾害对井筒的破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分析了由于采矿活动所引起的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表土变形 ,以及因表土变形而产生的竖向摩擦力和倾复力对井筒的破坏作用。提出在矿井设计与施工中应特别重视工程地质问题及井筒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pulse EKKOIV脉冲时域探地雷达工程地质现场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地雷达用于工程地质勘测,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本文介绍引进的加拿大探头与软件公司出品的pulse EKKOIV脉冲时间域探地雷达的工程现场试验结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对八个工程点包括五种不同类型岩土中的十四个地质问题,做了试验探测,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部分钻探与开挖验证资料。结果表明,该仪器系统的地质识别能力较强,能不同程度地解决所提出的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具有足够的工程地质探测深度和较高的分辨率,仪器轻便,自动化程度高,现场工作效率高,且具有城市环境干扰影响小、非破坏性、工作场地任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环境地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罗国煜  刘怀璞 《地质论评》1997,43(4):441-448
本文从地壳、地基和堤坝三系统对黄不可下游悬河做了初步工程地质研究,对悬河的地质背景、河道稳定性的地控制因素和地质工程治理对策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明确以稳定现有河道为目标,用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大系统环境治理方法,是消除悬河威胁解决中国这一重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海相软土工程特性及处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连云港地区历年来多项工程的地质资料,并与我国部分沿海地区软土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特征,特别是抗剪强度特性、固结变形特性和蠕变特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海相软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介绍了适合于海相软土的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软弱结构面一直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取合理的力学参数对大坝建基面的选取及未来坝基抗滑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大量试验资料基础上, 研究了沉积岩地区某重力坝电站坝址区软弱夹层粒度成分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不同稠度状态下的相关方程。并结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提出的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 对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