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1989至1992年对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各发病期、各症状型的病鱼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的病理基础是肝肾功能障碍,病鱼的肝、肾、脾、肠、鳃、性腺、脑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变性。本文还对细菌继发性感染,各症状型的病理学变化及防治对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靠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满足水库网箱养殖商品鱼的需要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了发展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提高大水面渔业效益,我们在高州水库网箱养殖场进行了网箱培育罗非鱼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我们研制的罗非鱼配合饲料在网箱中投喂  相似文献   

3.
海水网箱养殖 ,作为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 ,在我国虽然仅有 2 0多 a的发展历史 ,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却相当之快。 1 997年全国养殖面积达到 3 69.0 hm2 ,总产量 5 80 5 6t。然而 ,海水网箱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其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科学评价海水网箱养殖渔场的环境影响状况 ,作者根据近年来对我国主要海水网箱养殖渔场水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表层沉积物环境变化特征的分析 ,初步评价了海水网箱养殖渔场的环境特征。同时 ,从促进和维护海水网箱养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对制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海水网箱养殖海域弧菌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弧菌数量的变化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内水体弧菌数量为390~230 mL-1,平均为20.6×102mL-1,网箱外水体为130~1450 mL-1,平均为530 mL-1,非养殖对照海区为10~390 mL-1,平均为190 mL-1。养殖海区弧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网箱水体,对照海区只在9月数量较高,其他时间变化不大。平均数量网箱内大于网箱外,网箱外大于对照海区。水体中出现的弧菌种类有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g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拟态弧菌Vibriomimicus和好利斯弧菌Vibrio hollisae,美人鱼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占有较大优势。弧种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营养盐有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不同种和不同点而不同。检测期间,网箱养殖鱼类无明显流行病发生,但弧菌的高峰期明显与报道的鱼病高峰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在罗非鱼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1%、3%、5%的复方中草药,连续投喂30 d,测定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其肝脏、脾脏、头肾、体肾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罗非鱼养殖中该复方中草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实验组罗非鱼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添加剂量下,中草药对罗非鱼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5%复方中草药组的罗非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的罗非鱼肝、脾、头肾、体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在养殖生产中,罗非鱼饲料添加质量分数1%~3%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吉富罗非鱼最适生长水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养殖水温对吉富罗非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了解吉富罗非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实验设计28℃、30℃、32℃、34℃4个不同温度梯度,周期45 d。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下吉富罗非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30℃水体中的罗非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温度组;水温对吉富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绝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摄食率有显著影响(P<0.05),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SGR)与水温的关系式为rSGR=-19.255+1.3794T-0.0235T2,摄食率(FR)与水温的关系式为rFR=-22.175+1.5901T-0.026 6 T2,饲料转化率(FCR)与水温的关系式为rFCR=34.041-2.2256T+0.0382 T2;吉富罗非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9.3℃,最大摄食率的水温为29.9℃,最高食物转化率水温为29.1℃。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网箱养殖的船载式投饵系统。【方法】投饵系统主要由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动力装置、抛撒装置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并安装固定于船舷,进行饵料投喂。其中,以PLC作为集中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通过触摸屏界面实现设备的启停、投料速度调控、运行状态监控及网箱饵料投喂数据的记录等。对投饵系统样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与结论】投饵系统的投饵速度在0~230 kg/min范围内可调,投饵量精度误差为0.1~1.6 kg,满足容积为127.3~1 145.9 m3的深水网箱投喂要求,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6-11月,最高在8月;网箱外丰值期在7-9月,最高在8月,对照海区最高值在9月,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无论是异养菌还是弧菌,细菌值大小顺序为网箱内、网箱外、对照海区。弧菌数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为密切,但相关程度随不同空间而不同,可能受其他环境条件影响。弧菌的高值期与弧菌病的流行期相吻合,鱼体受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感染也会使水体中细菌数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6-11月,最高在8月;网箱外丰值期在7-9月,最高在8月,对照海区最高值在9月.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无论是异养菌还是弧菌,细菌值大小顺序为网箱内、网箱外、对照海区。弧菌数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为密切,但相关程度随不同空间而不同,可能受其他环境条件影响。弧菌的高值期与弧菌病的流行期相吻合,鱼体受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感染也会使水体中细菌数量升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线性波理论及Morison方法,推导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圆形深水网箱锚绳受力求解的理论模型。以湛江湾特呈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为背景,分析了典型圆形重力网箱在特征波浪、海流作用下的浮架、网衣及锚绳的受力特性,并与现场实测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能较好地与实测数据吻合。在本算例中,当网箱处于湾内时,海流是其主要的外部动力因素,随着网箱向湾外的发展,波浪力对锚绳力的贡献将显著增加;当波高超过2 m时,波浪力将成为主要的外部动力因素。该理论求解体系能方便有效地应用于工程中,为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受力分析及锚泊系统设计等问题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及初步的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成鱼半封闭围隔池近临界低温越冬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9hm2养殖池的一角围成面积0.13hm2的小塘,形成半封闭围隔池,内设投饵台,灌注21~23℃的地下水,维持围隔中水温在13~16℃,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低温越冬技术。结果表明,罗非鱼越冬成活率98%,未出现罗非鱼的低温损伤,溶氧从5.8mg/L降为3.2mg/L、透明度从50cm降为35cm、总氨氮低于0.3mg/L、亚硝酸氮低于0.5mg/L,COD低于23.6mg/L,水质良好。在同样气温条件下,大棚越冬对照池保持水温15~16℃,罗非鱼存活率95%,溶氧从5.8mg/L降为1.2mg/L、透明度35cm降为25cm、总氨氮0.9mg/L升为2.3mg/L、亚硝酸氮0.6mg/L升为2.5mg/L,COD为43.6mg/L,水质变差。半封闭围隔池可保持水温在罗非鱼的近临界伤害温度13℃或13℃以上,罗非鱼成鱼在野外不搭棚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型网箱养殖鱼群声信号特性,为鱼类声学特性研究和智能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被动声学技术对大型网箱鱼群进行昼夜持续监测,计算人工投料、自动投料、摄食后以及深夜安静等特殊时段下鱼群发声信号的短时谱,获取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统计特征,对比区分网箱混叠三种鱼群在不同外界激励条件下的发声频段、发声方式和短时特征。【结果与结论】1)石斑鱼(Epinephelus drummondhayi)进食时发出咕噜和轰隆声,信号频带为200~1 000 Hz;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食过程通过喉齿摩擦和拍打发出声音,信号频带为600~2 000 Hz;叫姑鱼(Johnius grypotus)摄食时通过鳔内的气体振动发出以200~1 500 Hz为基频的声音,且存在持续到7 000 Hz的高频谐波。2)鱼群游动身体相互摩擦和拍打水花的噪声频段为2 000~5 000 Hz。3)网箱混叠三种鱼群的声信号在短时特征上可得到区分,短时特征值大小为叫姑鱼>卵形鲳鲹>石斑鱼。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流沙湾网箱养鱼区水体氮、磷含量的月变化和水平分布,并运用质量平衡方程估算其氮、磷负荷。结果表明:总氮变化在0.212~0.892 mg/L之间,平均0.498 mg/L;总磷变化在0.009~0.036 mg/L之间,平均0.020mg/L;氮磷比变化在23.6~26.1之间,平均为25。在5-9月,氮、磷含量变化呈逐渐增加趋势,到9月达到最大,10月又减少。网箱内部氮、磷的含量高于网箱外部,并随着与网箱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红鳍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紫红笛鲷(Trachinotus ovatus)和卵形鲳鲹(Lutjanus erythopterus)全鱼的氮质量分数平均为2.42%,磷质量分数平均为0.26%,饵料系数为6.67,流沙湾网箱养鱼养殖期产生的氮、磷负荷平均分别为135.8和19.4 kg/t。  相似文献   

14.
在冬春季低水温期,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大批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水温环境下,这些鱼类虽然因冻伤而造成局部坏死,但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的机能仍处于基本正常状态;而患鱼继发感染细菌致病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的越冬防寒措施可提高养殖海鱼在越冬期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鳜鱼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是经济价值很高和具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名贵经济鱼类 ,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享有“淡水石斑”之誉。由于鳜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成功 ,鳜鱼养殖业正日益繁盛起来。目前广东、江苏、湖北等养殖大省的鳜鱼养殖已经产业化 ,养殖方式包括池塘养殖、围网养殖、网箱养殖等。仅广东省1 999年鳜鱼养殖面积就达 1万km2 ,总产约 6万t。然而 ,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 ,以及养殖上管理技术的不当 ,使得养殖水环境日趋恶化 ,各种疾病频频暴发。在至今报道的多种疾病中[1~ 4 ] ,给鳜鱼养殖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还是病毒病 ,仅珠江三角洲每年损失…  相似文献   

16.
鱼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在性别决定机制上是极其多样的,大多数鱼雌雄异体,还有雌雄同体鱼,有些鱼能自然发生性逆转(如黄鳝等),有些能发生天然的雌核发育(如银鲫).鱼类性别的可塑性也很强,可以通过激素进行性转.有些鱼类的生长特性与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如雄性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就比雌性快,雌性鲤鱼、草鱼的生长比雄性快,通过养殖单性鱼可以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因此需要对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的机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性别分化来研究动物的进化过程,而且可以利用性别差异来改善鱼类的养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用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在水环境中对奥尼罗非鱼的影响。研究表明:苯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0.33、34.23、28.07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为10.06、9.14、8.48 mg/L;苯酚对奥尼罗非鱼SC及最大容许浓度MPC分别为2.807、0.281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SC为0.848 mg/L,最大容许浓度MPC为0.085 mg/L。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罗非鱼雄性率 ,取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的奥本品系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 ,通过群体选育保存亲本的优良性状 ,用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手段 ,繁育的杂交种奥尼鱼雄性率 95 %以上。 6a来选育的后备亲本共 75万尾 ,生产奥尼鱼苗 5 .2亿尾。  相似文献   

19.
研究网箱养殖1、2、3龄唇鱼骨的生长性能,并结合唇鱼骨生长数据,应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2、3龄唇鱼骨的特定生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1龄鱼特定生长率最高,为4.56%/d,其次为2龄鱼,为2.05%/d,3龄鱼最低,为0.93%/d;随年龄的增长,唇鱼骨的肥满度也逐渐增加,1、2和3龄鱼肥满度依次为0.015、0.016、0.018 g/cm3;1和2龄鱼饵料系数相近,分别为1.44和1.31,均低于3龄鱼饵料系数1.88;不同月龄唇鱼骨的体质量和体长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增长。3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可较好表达网箱养殖唇鱼骨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以罗非鱼为主多品种混养池塘氮磷收支和氮磷利用。【方法】应用营养盐收支法检测分析罗非鱼单养(T组)、罗非鱼-家鱼混养(TD组)、罗非鱼-家鱼-对虾混养(TDP组)池塘氮磷的输入与输出、氮磷利用率及产污系数。【结果】饲料是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以TD组占比最高(92.63%),其次为T组(91.92%)、TDP组最低(89.22%);饲料磷输入以TD组占比最高(93.73%),其次为T组(92.31%),TDP组最低(90.94%);渔获物和底泥沉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途径,渔获物氮输出占比以TDP组最高(45.45%),其次是TD组(43.94%);而T组最低(42.34%),渔获物磷输出占比以TDP组最高(28.61%),其次是TD组(43.94%),而T组最低(23.41%);底泥沉积氮输出占比则以TDP组最低(35.25%)、其次是TD组(37.00%),而T组最高(42.04%);底泥沉积磷输出占比以TDP组最低(59.29%),其次是TD组(61.13%),而T组最高(64.31%)。TDP组和TD组的氮磷利用率均显著高于T组(P<0.05),池塘和沉积物总氮产污系数也显著低于T组(P<0.05)。【结论】以罗非鱼为主的多品种混养模式比罗非鱼单养模式优势突出,有效提高池塘氮磷利用率,降低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