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貌旅游胜地——诺水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诺水河的生物景观,地质遗迹景观,红军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从科学性,美学性,文化性及区位条件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号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3.
欧洲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欧洲传统景观生态学近切需要改革和创新。如何保持景观生态学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它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是摆在欧洲景观生态学家面前的迫切课题。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对未来欧洲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景观生态不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云亭 《地质论评》2007,53(B08):85-90
本文立足于全国花岗岩山地高度,从花岗岩山地景观和分类结构,以及主要剥蚀与堆积地貌形态两个方面,论述了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同时对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分析了干旱区景观结构特点与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对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地球化学勘查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我国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等特征,对全国地球化学景观进行了划分和总结,编制了全国地球化学景观图。本项工作不仅为全国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的应用和成果解释提供景观划分方面的参考资料,同时为在不同景观区选择适宜的方法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建设理论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景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8.
再论景观水资源及其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景观水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并对景观水资源按6个标准进行了分类:按成因分3类;按存在空间分9类;按美学特征分5类;按景观心理效应分7类;按利用功能分4类;按观赏位置分4类;按适宜观赏的时间分3类。其中第四种分类--按景观心理效应的分类更好的体现了景观水资源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条件构建下,台湾地区的景观研究面临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研究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如何对脆弱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如何解决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混乱、空间不 足及居民对休闲游憩的需求,如何基于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立符合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等现实问题。目前台湾地区的景观研究多利用观察、文献及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权重与因素决定及相关的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景观变迁分析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未来台湾地区的景观研究发展,仍将以符合生态的原则为基础,同时结合专业教育,降低自然与人为灾害所付出的社会成本、确立景观资源价值评估方式、构建最适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方式以及形成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规划设计风格等,以促进景观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治理石漠化、维护喀斯特景观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择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 — 贵州清镇王家寨流域为研究区,并建立了源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生态恢复耗费表面模型,其步骤如下: 首先以2005年SPOT影像为基础,依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研究区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同时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两种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 ,并按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分级;其次对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进行综合优先级评价;最后在IDRI SI软件中建立生态恢复耗费表面模型。随后通过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廊道(这些廊道可组成一个生态网络)的构建,探讨了本小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途径和生态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胜地—九顶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顶山的生物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天然气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划分出平水河景区,云湖景区,楠木沟景区,紫岩山景区,白云山景区,仙女洞景区和天池景区等七个景区,从科学性,美学性,文化性以及区位条件和功能方面对景观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开发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黑河流域上游山地景观格局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研究区TM影像图和数字地形图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石羊河、黑河流域上游地貌格局、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布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石羊河上游农田面积比例显著高于黑河上游,山地草原和乔木林占据面积较大,景观异质性较高,但破碎化程度也较高;黑河上游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占据面积较大,景观完整性和连通性较好,破碎化程度较低.结果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方式对干旱区山地自然景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青岛浮山新区的整体景业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释,通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和社区增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西昆仑山与西南天山对冲作用形成的盆山耦合带,其构造地貌具有显著的山地-平原分布格局特征.文章以"3S"技术为基础进行构造地貌填图,划分新疆乌恰康苏地区的景观类型,研究构造地貌对该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采用垂向山地-平原构造地貌为指标,划分5个景观类;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为指标,划分6个景观型;...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门山突出的特色是内陆推覆造山。本文就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龙门山中段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了论述。将公园内半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分为三大类23亚类。按景观、景点、景区和旅游区四个级别进行分区;以导向性景观、重要性景观和配套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龙门山中段具有建立以导向性景观为主体,以重要性景观为重要内容,开展多功能、多层次为目的的地质公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吉林市景观格局变化及气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rcGIS、ENVI、Excel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 利用景观指数中的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聚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 对1980年、1995年和2010年的吉林市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间吉林市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聚集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减少;林地景观面积、草地景观面积一直在减少, 湿地景观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旱田景观面积逐渐增加。在东北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 吉林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对该区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使该区气温上升、降雨量减少。吉林市景观格局变化与气温、降雨量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1995年世界景观生态学大会和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思考。当今景观生态学与国际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发展)基本一致,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其重点领域包括:①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研究;②景观变化模型与未来景观规划;③景观系统分析与GIS应用等。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意识的不同,使得该学科在各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着重就我国的本领域研究状况与国际水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饶庆云 《云南地质》1990,9(1):75-80,T001
云南省的溶洞数量多分布广,但过去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对溶洞资源的分布及价值不清。1987年初,我站协助省建委城建处进行全省溶洞景观调查,笔者参加了该项工作,现就两年来的调查成果简要综述成此文。 (一)溶洞景观的分布及形成条件溶洞主要是岩溶作用的产物。云南省碳酸盐岩分布面积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6%,尚有部份隐伏于深部。这就成为溶洞发育良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水存在的状态,水文地质条件、成因、河床岩性、瀑面形态、纵剖面形态、色彩、组合特点等八个方面对瀑布进行了分类,进而阐明了瀑布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赖文宏 《冰川冻土》2003,25(8):186-189
简要介绍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特点,并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其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化价值进行总结。分析了青藏铁路对沿线景观产生影响主要工程类别:路基工程、取弃土场、砂石料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施工场地等,提出青藏铁路修建对西藏旅游景观产生的影响及为减小和缓解铁路工程对沿线景观的影响,需采取预防措施和恢复措施,所提各项措施符合青藏线的特点,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