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利用震后GPS数据反演汶川地区有效黏滞系数
引用本文:朱良玉,王双绪,蒋锋云.利用震后GPS数据反演汶川地区有效黏滞系数[J].地震学报,2014(1).
作者姓名:朱良玉  王双绪  蒋锋云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基金项目:地震行业重大科研专项(201208009)资助
摘    要:利用2009—2011年汶川震区GPS水平速度场数据,综合考虑汶川震后的余滑模型、黏弹性松弛模型及用于描述地壳长期运动的弹性块体模型,采用格网搜索法反演了汶川震区中下地壳的有效黏滞系数.地壳介质黏滞系数不同是造成震后断层两侧地壳水平运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龙门山断裂带两侧中下地壳介质的黏滞系数差别很大.龙门山断裂以西川西块体中下地壳(16—40km)的有效黏滞系数约为7×1019Pa·s,而龙门山断裂以西、岷江断裂以东的岷江地块中下地壳(16—40km)的有效黏滞系数约为1020Pa·s,比川西地块大.龙门山断裂以东的四川盆地中下地壳(16—40km)的有效黏滞系数约为7×1022Pa·s,比岷江地块和川西地块均大,呈现极强的刚性运动特点.此外,由于同震破裂滑脱面的存在,震中附近的余滑效应比较显著.

关 键 词:有效黏滞系数  GPS  震后形变  汶川地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