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韧性”的词义解析及其应用
引用本文:薄景山,,段玉石,,王玉婷,,郭子辉,李琪,陈亚男.“韧性”的词义解析及其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038-48.
作者姓名:薄景山    段玉石    王玉婷    郭子辉  李琪  陈亚男
作者单位: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三河065201;3.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U1939209);
摘    要: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中国的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Resilience”一词常被翻译成“恢复力、弹性、韧性和韧弹性”等,正确的理解和解析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依据现有英文和汉语辞典、辞书以及相关的中外科技文献,对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词义辨析和清理,认为英文“Resilience”翻译成汉语“韧性”比较合适,符合汉语的词义和语言环境,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恢复、弹回和弹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厘定了韧性的起源、定义和内涵;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评述了“Resilience”和“韧性”这两个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演化。这一研究工作对正确的使用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有重要意义,对从事韧性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抗震韧性研究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韧性  中英文含义  词义解析  词汇应用  应用演化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震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震工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