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渭河上游流域的活动构造量化分析 |
| |
引用本文: | 李利波, 徐刚, 胡健民, 于新兵, 陈虹. 基于DEM渭河上游流域的活动构造量化分析[J]. 第四纪研究, 2012, 32(5): 866-879. |
| |
作者姓名: | 李利波 徐刚 胡健民 于新兵 陈虹 |
| |
作者单位: |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国地表形变遥感地质调查综合研究”,“中国主要活动构造带构造研究及系列构造图编制” |
| |
摘 要: | 渭河上游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横跨近东西向的秦岭北缘构造带和近南北向的贺兰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青藏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增生的前缘部位。晚更新世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与扩展,研究区构造活动程度强烈。同时,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的扩散作用和南北构造带活动的叠加作用影响,造成流域内部构造活动相对程度的差异性,因而需要对其分区域分析。本文利用DEM数据和3S技术,对区域地形地貌进行三维可视化和统计分析,提取地貌的参数指标,如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河长坡降度(SL)、山前曲折度(Smf)、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的比值(Vf)、盆地形状指数(Bs)等,然后对地貌参数指标等级进行算术平均化(S/n),可得到区域的相对构造活动程度(Iat),分为低、中等、高和较高四类等级。分析结果认为: 渭河上游流域相对构造活动程度(Iat)值为1.50,流域相对构造活动程度等级为2级,属于区域活动构造程度高的地区。其中六盘山东麓断裂南端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武山断裂和漳县断裂)构造活动程度(Iat=1.33)较强,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8.79% 。而研究区东南部的八渡-虢镇断裂和陇县-岐山断裂构造活动程度中等,反映了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域构造活动减弱。研究结论与野外地质和地貌调查结果一致。
|
关 键 词: | 地貌参数 活动构造 构造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DEM)渭河 |
收稿时间: | 2011-12-27 |
修稿时间: | 2012-04-2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