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初步研究

王亚妹, William L GRIFFIN, 韩宝福.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初步研究[J]. 岩石学报, 2011, 27(10): 2912-2926.
引用本文: 王亚妹, William L GRIFFIN, 韩宝福.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初步研究[J]. 岩石学报, 2011, 27(10): 2912-2926.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初步研究

  •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41)资助

详细信息
  • 凉城、四子王旗、三义堂和大同的地幔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显示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北缘总体为过渡型岩石圈地幔,为原始地幔经过不同程度的熔体抽取和后期交代富集作用的残留。凉城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低,后期交代富集作用比较强烈,这与其橄榄岩中尖晶石的Cr#较低,并且共存的单斜辉石的Mg#较低一致。三义堂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高,后期交代富集作用最强烈,不同样品甚至同一样品中不同单斜辉石颗粒的La/Yb和LREE配分模式变化范围非常大,且矿物边部比核部更富集微量元素。大同、四子王旗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介于凉城和三义堂之间,但后期的交代富集作用明显不如凉城和三义堂强烈。研究区的岩石圈地幔主要受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影响,只有三义堂岩石圈地幔还可能也受到了碳酸盐交代作用的影响。
  • 加载中
  • [1]

    陈燕, 吴泰然, 许绚, 张双涛. 2004. 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八号中新世含深源捕虏体富钾橄榄玄武岩的发现及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10(4): 586-593

    [2]

    杜蔚, 韩宝福, 张文慧, 刘志强. 2006. 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和巨晶的发现及意义. 岩石矿物学杂志, 25(1): 13-24

    [3]

    吴福元, 徐义刚, 高山, 郑建平. 2008.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岩石学报, 24(6): 1145-1174

    [4]

    余淳梅, 郑建平, Griffin WL. 2006. 汉诺坝橄榄岩捕虏体的单斜辉石LAM-ICPMS分析及其岩石圈地幔演化意义. 地球科学, 31(1): 93-100

    [5]

    郑建平. 1999. 中国东部地幔置换作用与中国新生代岩石圈减薄.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26

    [6]

    支霞臣, 李彬贤, 杨晶, 陈道公. 1996. 扬子地块东段若干橄榄岩包体的温度-压力计算. 岩石学报, 9(2): 397-416

    [7]

    周媛婷, 郑建平, 余淳梅, 陈曦, 张明民. 2010. 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演化意义. 岩石矿物学杂志, 29(3): 243-25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46
  • PDF下载数:  448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06-03
修回日期:  2011-07-30
刊出日期:  2011-10-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