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

廖群安 王京名. 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J]. 岩石学报, 1999, 15(1): 116-123.
引用本文: 廖群安 王京名. 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J]. 岩石学报, 1999, 15(1): 116-123.

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

  • 基金项目:

    地矿部江西广丰-上饶地区1∶5万幅遥感区调联测课题资助

  •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晚期的塘边亚旋回,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前者喷发于陆相陆上环境,相对低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接近原始幔源岩浆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深度较浅(56km),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喷发于陆相水下环境,富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壳幔混源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较深(83km),在莫霍面附近混染了壳源物质。这两类玄武岩在成因上的上述差异,主要受控于盆地下应力状态及裂谷深度的变化。
  • 加载中
  • [1]

    邱家骧 陶奎元 等.火山岩[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35-38.

    [2]

    邓晋福 叶德隆 等.下扬子地区火山作用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

    吴利仁.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J].地质学报,1982,56(3):.

    [4]

    谢窦克.中国东南大陆边缘裂解—岩浆构造模型[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15(3):1-12,.

    [5]

    廖群安.江南造山带赣东北段火山作用及其地质背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1996..

    [6]

    江西地质矿产局.中国南岭及其邻区地质构造图[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7]

    邱家骧.应用岩浆岩岩石力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8]

    廖群安.江绍断裂带S-型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1999,24(1):28-34.

    [9]

    毛建仁.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地幔演化动力学[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15(3):12-20.

    [10]

    邱家骧.长江中下游中生代火山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球科学,1981,6(1):170-182.

    [11]

    廖群安,地球科学,1999年,24卷,1期,28页

    [12]

    邱家骧,火山岩,1996年

    [13]

    廖群安,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14]

    Mao Jianren,Volcanology and deposit,1994年,15卷,3期,12页

    [15]

    毛建仁,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年,15卷,3期,12页

    [16]

    谢窦克,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年,15卷,3期,12页

    [17]

    邓晋福,下扬子地区火山作用、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1992年

    [18]

    邱家骧,应用岩浆岩岩石学,1991年

    [19]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中国南岭及其邻区地质构造图,1988年

    [20]

    吴利仁,地质学报,1982年,56卷,3期,223页

    [21]

    邱家骧,地球科学,1981年,6卷,1期,170页

    [22]

    Liao Qunan,Lithos,1980年,13卷,97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61
  • PDF下载数:  636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9-02-2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