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的演替进程与模型筛选
引用本文:常运华,刘学军,李凯辉,吕金岭,宋韦.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的演替进程与模型筛选[J].干旱区地理,2013,36(3).
作者姓名:常运华  刘学军  李凯辉  吕金岭  宋韦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中国是维持全球氮平衡的关键.以大气氮沉降为例,畜禽养殖、化肥施用、能源消耗等人为扰动致使活性氮的排放量与沉降量正持续走高,欧美已率先开展氮沉降及其引发的环境与经济后果的评估.中国省级或更大尺度的沉降规模,空间分布和输移途径资料较难获取,大气传输模型(ATMs)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概述ATMs的演进阶段和代表模型,并为应对我国缺乏氮沉降模拟专业模型的问题,建立一个总量近百的大气氮沉降相关模型(排放源含NH3、NOx和SO2的ATMs),以总揽世界模型发展全貌.理论上,模型的检验和相互比较以监测值与模拟值的定性分析为基础,中国面临的困境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监测网络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事实上,大气氮沉降模型在污染场和浓度场的模拟过程中受到诸如大气环流、边界层高度等条件的制约进而影响模拟效果.NH3的特性对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归纳各种制约条件的相对重要性,另一方面结合模型自身架构(格网大小、垂直精度、气象场获取途径以及扩散模式的选取)、模拟过程(源排放、干沉降和扩散)、设计意图,力图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探讨各个模型应对制约条件的能力,比较各自优劣,以期筛选出适用于模拟省域乃至全国大气氮沉降的数值模型.

关 键 词:大气氮沉降  数值模拟  研究进展  模型筛选

Numerical modeling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evolution process and models'screening
Abstract:
Keywords: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numerical modeling  research progress  models'screening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