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地震区应力降分布与分形特征
引用本文:肖蔚文,黄琦.不同地震区应力降分布与分形特征[J].地震学报,1992,14(3):281-288.
作者姓名:肖蔚文  黄琦
作者单位:中国 北京 10008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摘    要:利用 P 波初动半周期的方法测定了5个地震区的小震震源参数.所研究的5个地区和时间段,以及发生的主要地震是:鹤庆,1984-1986年,1986年3月发生5.6级地震:乌什,1985年1月-1987年9月,1987年1月发生6.7级地震;松潘,1975-1976年,1976年8月发生2次7.2级地震:唐山-卢龙,1980年1月-1984年6月,1982年10月发生6.2级地震;邢台,1976-1985年,1981年11月发生5.8级地震.结果表明:(1)5个地区的应力降数值分布和集中范围各不相同,说明积累应力的水平因地区而异,其中唐山-卢龙地区的应力水平最高.其次是邢台和鹤庆,乌什和松潘的应力水平低;(2)5个地区的应力降数值都具有分形的特征,但分维数 D 则因地区而异,其中乌什和松潘的 D 值高,约分别为1.42和1.24,其次是唐山-卢龙地区,D 值为1.06.邢台和鹤庆的 D 值低,约分别为0.73和0.84综上所述,乌什和松潘这两个7级左右大地震发生区的特点是低应力水平和高 D 值;邢台、鹤庆和唐山-卢龙这三个6级左右地震发生区的特点是,高应力水平和低 D 值. 

关 键 词:应力降    累积频度    分形    分维数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