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西部暨龙门山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
引用本文:胥颐,李志伟,黄润秋,刘建华,刘劲松.四川西部暨龙门山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
作者姓名:胥颐  李志伟  黄润秋  刘建华  刘劲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试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批准号:DZKJ-0803)资助
摘    要:利用天然地震的走时数据和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四川西部及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据此分析了龙门山的上地幔结构和汶川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龙门山断裂两侧Pn波速度的差异:松潘-甘孜造山带速度偏低,四川盆地速度偏高;前者易于发生流动和韧性变形,后者显示出较强的刚性,反映出活动造山带和稳定地块岩石层地幔的不同性质.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分界对应于龙门山断裂,大体上以汶川为界,北段相对平直且与余震的震中分布相一致,南段向四川盆地一侧凹进弯曲,汶川8级地震的震中位于北段和南段之间速度结构横向变化最大的区域,也是龙门山深层构造应力最易于集中和最易于产生应力差的地区,具有十分明显的深部构造特征.Pn波各向异性反映出的深部物质流动与青藏高原的向东运动相吻合,但是明显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岩石层的阻挡,这一作用过程为龙门山地区的应力积累和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深部动力来源.龙门山断裂与上地幔顶部的各向异性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估计该断裂的活动仅限于地壳内部,而深部物质的流动与川滇地块沿着鲜水河断裂的旋转挤出有一定的相关性,据此推测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具备不同的深层动力条件.

关 键 词:四川西部  龙门山地区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汶川地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