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密蓓蓓, 张勇, 梅西, 王忠蕾, 窦衍光.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 42(6): 93-103.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22072901 |
| |
作者姓名: | 密蓓蓓 张勇 梅西 王忠蕾 窦衍光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237;;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
| |
摘 要: |  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数据进行了系统总结,旨在揭示其赋存特征、分布规律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南黄海稀土元素含量为77.2~261.78 μg/g,平均值为166.46 μg/g;空间上分布规律显著,高值区出现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含量基本在180 μg/g以上,而低值区则呈斑块状出现在靠近山东半岛近岸一带,含量多低于130 μg/g。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和上陆壳(UCC)配分模式显示各海域总体特征较为一致,与中国大陆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类似,指示了较强的陆源特征,河流携带的陆源入海物质是其主要的物质来源。通过对稀土元素各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南黄海稀土元素组成与沉积物粒度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了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稀土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和南黄海主要入海河流沉积物稀土组成,结果表明南黄海绝大部分沉积物来自于中国大陆河流,包括长江、黄河和老黄河等大型河流。在不同环流体系控制下,大型入海河流控制了南黄海不同区域的物质分布:西北部主要来自黄河入海物质,山东半岛沿岸流是其主要输运动力;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西部海域,主要驱动力是苏北沿岸流;南部物质主要来自长江入海物质,长江冲淡水和闽浙沿岸流控制了其分布范围;东部近岸区域则以朝鲜半岛入海河流携带陆源物质为主,主要输运动力为朝鲜沿岸流。在此基础上,以La/Yb=11.7为界,可将整个南黄海划分为两个物源区,西部大部分海域为中国大陆来源,而东部近岸区则为朝鲜半岛来源,两者分界线基本接近于黄海海槽的位置。总体而言,大中型河流带来的陆源物源、沉积物粒度以及海域流系格局控制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格局。

|
关 键 词: |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南黄海 |
收稿时间: | 2022-07-29 |
修稿时间: | 2022-10-17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