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龙门山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与汶川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
引用本文:李志伟,胥颐,黄润秋,郝天珧,徐亚,刘劲松,刘建华.龙门山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与汶川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3):283-290.
作者姓名:李志伟  胥颐  黄润秋  郝天珧  徐亚  刘劲松  刘建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试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编号:DZKJ-0803)资助
摘    要:利用四川地震台网2000年1月~2008年4月的地震数据,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以此为依据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和汶川Ms8.0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的地壳速度结构和深部动力学性质与汶川Ms8.0地震的破裂起始点、震源深度以及破裂传播方向密切相关.龙门山西侧的彭灌杂岩体是地壳内部应变强度较大、易于应力长期积累的主要载体,汶川Ms8.0地震即位于彭灌杂岩体的南端,毗邻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该块体与四川盆地地壳的碰撞是引发汶川Ms8.0地震的直接原因.在汶川以北,沿着龙门山断裂的高速异常有利于破裂的发生和传递,而汶川以南地壳强度相对较弱,不易产生脆性破裂而引发地震,这可能是地震破裂自汶川向东北方向延伸、汶川以南缺少地震活动的重要原因.汶川Ms8.0地震的深部动力成因与龙门山断裂两侧的构造差异有关,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下地壳强度较弱,青藏高原的向东运动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岩石层阻碍,迫使龙门山发生垂向变形,中下地壳厚度增加,莫霍面弯曲下沉,基底则褶皱抬升向山前盆地逆冲,地壳形变所产生的应力积累为汶川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深部动力来源.

关 键 词: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P波速度  地壳结构  层析成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