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的启示:填图理念与填图方法 |
| |
引用本文: | 胡道功, PATRICK J Barosh, 吴珍汉, 叶培盛, 张耀玲, 周春景, 倪晋宇. 2009: 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的启示:填图理念与填图方法. 地质通报, 28(10): 1411-1418. |
| |
作者姓名: | 胡道功 PATRICK J Barosh 吴珍汉 叶培盛 张耀玲 周春景 倪晋宇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 P.J.Barosh and Associates,103 Aaron Avenue,Bristol,RI02809,USA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现代地质填图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
| |
摘 要: | 在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近完成的地质填图实例的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美国的地质填图方法和填图理念。结果表明,尽管地球物理和3S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地质填图理念、地质填图方法和地质报告风格自USGS成立以来未曾改变。“对所有地质实体按岩性进行划分和详细填图”的地质填图理念伴随USGS走过了130年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地质现象引导地质路线”的填图方法是美国地质填图长期采用的方法,但应用于澳大利亚厚层风化壳和加拿大冰雪覆盖区的高精度地球物理填图方法并没有应用到造山带地质填图中,而遥感技术成为造山带基岩区填图的重要技术支撑。美国基岩区高效的地质填图速度并不能用高精度地球物理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来解释,已有地质成果的继承与利用、填图工作模式、填图与科学研究的合理定位、简明地质报告和GIS的地质应用才是决定地质填图速度的关键因素。
|
关 键 词: | 中美合作填图 填图方法 填图理念 东昆仑造山带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