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时代特征及地质意义

黄萱 孙宝山. 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时代特征及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1995, 11(3): 312-319.
引用本文: 黄萱 孙宝山. 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时代特征及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1995, 11(3): 312-319.
The Ages of Magmatism in North Qinling Fold Belt and Their Geol ogleal Significance[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995, 11(3): 312-319.
Citation: The Ages of Magmatism in North Qinling Fold Belt and Their Geol ogleal Significance[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995, 11(3): 312-319.

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时代特征及地质意义

The Ages of Magmatism in North Qinling Fold Belt and Their Geol ogleal Significance

  • 本文通过展示截止1994年北秦岭地区岩浆岩的K-Ar、(40)Ar-(39)Ar、Rb-Sr、Sin-Nd、U-Pb谐和图、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207)Pb-(206)Pb等方法同位素年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讨论,从而确定这一地区岩浆活动,在早元古末期以后多次发生,直至中生代。它们包括大约2000Ma、1210~920Ma、822~794Ma、464~360Ma(奥陶纪-早石炭世)、195~105Ma(早侏罗世-白垩纪)等五个地质时期。另外,根据北秦岭地区岩浆活动对确定变质岩层分层时限的制约的观点,提出该地区变质岩层划分的五个岩群的时序,首先是秦岭群(大于1700Ma)、然后是宽坪群(1100Ma前后)、二郎坪群(800Ma前后)、草滩沟群或丹凤群(450Ma前后)、中生代岩群(200Ma前后)等等。它们是在不同时期,伴随着某一构造运动旋回形成的变质岩层。所展示的年龄资料同时为读者了解各种同位素年代测定方法的适应性,以及了解在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如何有效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供有益经验。
  • 加载中
  • [1]

    黄萱 吴利仁.陕西地区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与大地构造...[J].岩石学报,1990,(2):1-11,.

    [2]

    李曙光 张国伟.一个距今10亿年侵位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体...[J].地质论评,1991,37(3):235-242,.

    [3]

    陈能松 孙敏.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全岩Sm—Nd,Rb—Sr和单晶锆石^207Pb...[J].地球化学,1991,(3):219-228,.

    [4]

    徐贵忠 王艺芬.论东秦岭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特征[J].地质科学,1990,(2):101-112,.

    [5]

    陈能松 游振东.豫西蛇尾秦岭群角闪石^40Ar/^39Ar年龄谱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1990,(4):54-58,.

    [6]

    朱铬,岩石学报,1995年,11卷,2期,179页

    [7]

    张宗清,北秦岭变质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1994年

    [8]

    谢红接,硕士学位论文,1993年

    [9]

    团体著者,1992年

    [10]

    万吉,铀矿地质,1992年,5期

    [11]

    团体著者,陕西省区域地质志,1989年

    [12]

    尚瑞钧,秦巴花岗岩,1988年

    [13]

    林潜龙,1985年

    [14]

    严阵,陕西省花岗岩,1985年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259
  • PDF下载数:  520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5-08-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