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查桑上三叠统复理石沉积大地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

李日俊 孙龙德. 藏北查桑上三叠统复理石沉积大地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J]. 岩石学报, 2000, 16(3): 443-448.
引用本文: 李日俊 孙龙德. 藏北查桑上三叠统复理石沉积大地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J]. 岩石学报, 2000, 16(3): 443-448.
A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Upper Triassic flysch at Chasang, North Tibet[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00, 16(3): 443-448.
Citation: A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Upper Triassic flysch at Chasang, North Tibet[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00, 16(3): 443-448.

藏北查桑上三叠统复理石沉积大地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

  • 基金项目:

    国家“八五”科技攀登项目 (青藏项目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99-111)共同资助

A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Upper Triassic flysch at Chasang, North Tibet

  • 藏北羌塘地块的构造性质和构造局是中国地学界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这里人迹罕至,研究程度很低,基础地质资料缺乏。这是有关地质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本项研究的首要目的也是为该地区的地质研究提供一份基础资料,羌塘地块腹地查桑地区的上三叠统肖茶上涨且,下部为细碧岩、中基性火山岩、玄武质角砾岩来灰岩和大理岩,上部主要为碎屑岩(复理石)和灰岩,我们在肖茶卡组上部的复理石中采集砂岩、粉砂岩样品,进行主量元
  • 加载中
  • [1]

    任纪舜 姜春发.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124.

    [2]

    西藏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3]

    李曰俊 吴浩若 等.藏北阿木岗群、查桑群和鲁谷组放射虫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J].地质论评,1997,43(3):250-255.

    [4]

    常承法 徐贵忠.特提斯及青藏碰撞造山带的演化特点.大陆岩石圈构造与资源[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18.

    [5]

    方爱民.新疆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中的弧前复理石沉积及其大地构造制约,学位论文[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8..

    [6]

    胡克 洪裕荣.西藏羌塘中部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意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25(3):268-274,.

    [7]

    李才.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系冈瓦那北界[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7,17(2):155-166.

    [8]

    林文第 陈德泉.藏北羌塘地区岛弧花岗岩和外弧花岗岩[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14(3):47-58.

    [9]

    王成善 胡承祖 等.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14(2):33-36.

    [10]

    李日俊 吴浩若.藏北阿木岗群,查叠群和鲁谷组放射虫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J].地质论评,1997,43(3):250-256,T002.

    [11]

    Hsu K J,Int Geological Review,1995年,37卷,473页

    [12]

    Li Yuejun,Sci Geol Sin,1994年,3卷,2期,151页

    [13]

    李才,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17卷,2期,155页

    [14]

    李文第,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14卷,3期,47页

    [15]

    王成善,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14卷,2期,33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648
  • PDF下载数:  654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00-08-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