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热带气象学报》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以及连续8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844次   下载 970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南海-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对调制广东汛期降水季节内变化的环流系统对比分析
李春晖1, 万齐林1, 郑彬1, 林爱兰1, 谷德军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热带季风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
利用上海台风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1949—2005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多年(以下简称多年)、形成个数少年(以下简称少年)对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的影响。考虑到其周期振荡的非规则性,相应降水9个位相(即第1、3、5、7和9位相分别对应降水的最低值、正转折点(由负转为正)、最高值、负转折点(由正转负)和最低值)分别对850 hPa、200 hPa风场和850 hPa的动能、涡度、水汽通量输送以及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年,具有较大动能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东移与南海-西太平洋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西移的交汇,通过在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沉的异常闭合经圈环流和水汽输送,把西边和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而在少年,广东地区30~60天振荡降水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联系不强,主要受南海-西太平洋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的影响,通过北半球低纬增强的异常上升支的局地作用和水汽输送,把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由于109~119 °E,10~20 °N区域异常的动能、西风、东风切变、垂直速度和水汽输送均比少年强,从而使得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在多年比少年强。
关键词:  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  广东  30~60天振荡降水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  
版权所有《热带气象学报》编辑部 您是第7997297位访问者
Tel:020-39456476、39456435 E-mail:LLSH@gd121.cn
技术支持: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