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杨二洞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研究

武仙竹, 邓晓, 郑利平. 湖南杨二洞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28(6): 1114-1128.
引用本文: 武仙竹, 邓晓, 郑利平. 湖南杨二洞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28(6): 1114-1128.
武仙竹, 邓晓, 郑利平. 湖南杨二洞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28(6): 1114-1128. Wu Xian-zhu, Deng Xiao, Zheng Li-ping. LATE PLEISTOCENE FAUNA AT YANG′ER CAVE IN HUNAN PROVINCE[J]. Quaternary Sciences, 2008, 28(6): 1114-1128.
Citation: Wu Xian-zhu, Deng Xiao, Zheng Li-ping. LATE PLEISTOCENE FAUNA AT YANG′ER CAVE IN HUNAN PROVINCE[J]. Quaternary Sciences, 2008, 28(6): 1114-1128.

湖南杨二洞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武仙竹 男 42岁 教授 旧石器时代考古与动物考古专业 E-mail:the168@eqnu.edu.cn

  • 中图分类号: P534.632;Q915

LATE PLEISTOCENE FAUNA AT YANG′ER CAVE IN HUNAN PROVINCE

  • 湖南花垣县杨二洞化石点位于沅江上游,动物群种类包括有6目26种,动物群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杨二洞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材料较多。有些小型哺乳动物在我国更新世时期首次发现,如大爪长尾鼩、大黑伏翼、大齿鼠等。杨二洞动物群在我国西南地区更新世末期的材料之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森林性特征,反映出湘西北更新世末期具有南亚热带森林古环境。动物群综合研究发现,小家鼠、褐家鼠在中更新世晚期分别产生于中国东北和长江下游,其中小家鼠在更新世晚期经华北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扩散,褐家鼠在更新世较晚时期分别向华北和岭南扩散。晚更新世以来,有较多小哺乳动物出现了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山区进行生境转移的现象,这种生境转移对认识大熊猫生态演变有重要参考。杨二洞堆积物特征反映,沅江上游晚更新世末期时河床侵蚀性下切明显,地貌变化显著。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36
  • PDF下载数:  154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08-05-07
修回日期:  2008-07-19
刊出日期:  2008-11-25

目录